绘就技工教育新蓝图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5-08 15:53 访问量:567次

陈李翔

技工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长期以来,技工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产业技术工人,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经验。

发展历程:

工业化进程的后备军促进就业效果明显

建立和发展技工院校,系统性地训练产业技术工人,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确保人才支撑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有效途径。技工教育始终坚持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熟练技术工人的宗旨,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与我国工业门类相适应的产业技术工人培养格局,累计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数千万名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

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技工院校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需求,通过各种途径招收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将农村劳动力转化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为壮大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探索出了有效路径。

技工教育探索出“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提供了实践经验。技工教育从建立开始,始终坚持企业办学为主和为企业用人服务的办学方向,将招生规模与企业用人需要直接相连,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直接对接,学习内容与工作过程直接对应,指导教师与企业师傅相互贯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能人才培养方法。

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体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一致性,形成了以“八个共同”为基础的“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推出企业新型学徒制,落实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主体地位。实践证明,这是落实产教融合战略和校企合作育人的有效途径。

技工教育的培养层次逐步完整,形成了中级技工、高级技工和技师的技能人才培养阶梯,为产业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并为职业教育的类型化做出了有益探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技工院校积极探索高级技工的系统化培养,90年代试办技师学院,逐步形成了产业技术工人培养的层次结构,并发展为纵向贯通的一体化培养体系,基本适应了产业一线用人要求不断提升的实际情况。

近期,通过人才评价制度的改革,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实现贯通,进一步破除了唯学历的人才评价格局,推动技工教育向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向创新发展。这不仅为完善产业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奠定了基础,更为职业教育的类型化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和重要启示。

技工教育的综合性与集团化发展,为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广大青年立志技能报国提供了重要途径。技工院校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主动适应就业格局的变化,形成了系统培养与短期训练相结合,培养、竞赛、评价和就业创业指导相融合的服务体系,强化面向市场、高端引导、服务企业和促进就业的办学方针,已经成为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综合性服务的重要基地。通过企业办学、联合办学和行业参与等多种途径,形成集团化办学的良性发展格局。

近年来,以技工院校学生为主体的青年技术工人闪亮在国际技能竞赛的舞台上,展示出我国产业技术工人的风采,助力社会全面认识技能劳动的价值,营造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未来方向:

规模更大升级更快层次更高

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特别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需求,进一步发展现代技工教育,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效能势在必行。

一是扩大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模。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尤其是国有和民营大型企业独立创办技工院校;引导中小企业通过人力资源联盟等方式,联合创办技工院校;探索在应用型高等院校中与企业共建以高级技工、技师为培养目标的专业或产业学院。

二是加大技工教育数字化升级力度。加快传统专业的数字化改造,以适应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对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加快数字技术产业的新专业布局,培养面向新兴产业的数字化技能人才;注重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数字技能,将数字技能作为基础技能融入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之中。

三是提升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在进一步发展高级技工、技师教育的同时,与工程教育相结合,贯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创新生产服务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与技能人才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适应新兴技术产业需要的高技能领军人才的培养能力。如产线系统集成工程师(技师)、产线运维技师(工程师)等。结合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探索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技工院校高级技师研修制度,为企业技能人才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和途径。

四是探索中国特色的学徒培训制度。在为青年劳动者提供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为企业职工提供在职学徒培训的机会和途径,提升学徒制度的人才培养规格。强化企业在学徒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大型企业集团,以产线生产、产线运维和产品研发为基础,运用数字化平台技术,构建基于产业链的技能人才培养生态,发展以企业集团或企业联盟为中心的“一企多校”或“多企多校”的校企合作形式。

 绘就技工教育新蓝图


联系我们